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批判

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批判

2016-02-20 12:08:48热度:作者:来源:

话题:想象力 中国文化 心理学知识 爱情故事 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批判 

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批判

陈旭光

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问题,在近年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博弈中愈显突出。

犹记2010年,几部充满想象力的美国电影冲击着温柔敦厚的中国影坛,横扫市场,大肆掘金,与中国电影的拘谨务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012》对未来世界毁灭和救赎之道的想象,《盗梦空间》别出心裁营造“盗梦、植梦”奇观,对从现实世界到第一二三四五多达六层的梦幻世界进行出神入化的视听表达,纵横驰骋,随意穿越;也许不那么大众化的《黑天鹅》对变态人格、扭曲心理的夸张性表达,对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意混淆,也都令人称奇。这些电影,无论是《2012》的完整故事叙述还是《盗梦空间》、《黑天鹅》的复杂奇幻叙事,都挑战着中国观众智力和想象力的极限,带给观众以强烈新鲜的刺激。

随后的《阿凡达》再次以对外星球族类造型和叙事的超级想象而席卷中国市场。今年的《超级战舰》、《复仇者联盟》也是同样的态势,虽然这几部电影在叙事、故事上的想象力其实很一般,《阿凡达》的故事核心原型是弱势反抗强权间杂对抗族群中个体发生的“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复仇者联盟》把一批好莱坞科幻经典电影中的形象,都“大杂侩”式地聚集在一起进行“复仇”,像极了中国武侠文艺中的“武林大会”,其实很弱智,不过有点讨巧罢了;但这些影片在视听奇观方面的想象力却足以“忽悠”大批的中国青少年拥泵挤进进影院,而把诸如《飞跃老人院》、《我11》、《赛德克巴莱》等抛诸脑后。

中国今年又承诺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分账电影名额,且必须是3D电影或者是IMAX电影,形势不容乐观。从某种角度看,反思中国电影的想象力缺失问题,可能是坐地反击,极其必要也及其紧迫的一步棋。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知识进化如是,当下中国电影之发展亦如是。

面对好莱坞,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下一步拓展的切入点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必须警醒思考的。

一、

不妨说,《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与《黑天鹅》分别代表了好莱坞电影的几种重要的想象力模式。

《2012》是对人类、地球的未来的想象,关注本身(地球),表达对自身未来的焦虑症,也反映出宗教色彩上的难以遏制的人类悲剧意识,这是一种“中观”层面的想象。

《阿凡达》关注地球与外星球的关系,视野是向外的。影片背后还有科幻想象力和电影技术的支撑,以及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依据。对所谓“纳美人”的语言的煞有介事的想象性再造,与对潘多拉星球上的物种的想象性再现,都充满了想象力,这是一种向外的、奇观性的宏观性想象(虽然主体故事情节很一般)。

《盗梦空间》与《黑天鹅》都是向内的,是人对于本我、自我、超我关系的想象,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想象。背后是心理学和多元时空观等的依据,是一种微观层面的想象。这一类电影有更多的心理学知识的依托,想象力则还体现在情节设置的复杂精巧方面。

从想象力的角度着眼,美国电影中既有向未知领域攻城掠地的超级大片(从《星球大战》到《变形金刚》、《阿凡达》),也有迈入人的最深层最未知的意识与潜意识领域的大量的心理惊悚片、悬念片、梦幻片。前者主要以视听想象和形象造型想象等制胜,后者则要复杂得多,而且往往在原有心理惊悚类型的基础上复合进了科幻、幻觉、潜意识想象等要素,属于网友们说的“高智商电影”。不仅包括前述提及的《黑天鹅》、《盗梦空间》,还有像前几年的《黑客帝国》、《蝴蝶效应》等。

相应在网上,网友们总结出了“史上公认的高智商电影”的说法,虽个别片目有异,但大体包括《穆赫兰道》、《盗梦空间》、《致命魔术》、《禁闭岛》、《致命ID》、《万能钥匙》、《十二宫杀手》、《恐怖游轮》、《搏击俱乐部》、《达芬奇密码》、《电锯惊魂》、《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蝴蝶效应》、《鬼胆神偷》、《牛津谋杀案》、《蝙蝠侠黑暗骑士》、《借刀杀人》、《沉默的羔羊》、(Www.niUbb.NeT)《88分钟》、《神秘拼图》、《源代码》等。这些电影没有一部是中国的。客观上反映了影迷们对中国电影的强烈不满。

这批电影不同于科幻大片,偏重于梦境、幻觉潜意识表达和情节上的巧妙复杂,需要观众费尽心机破解猜谜。这也是美国电影想象力表现突出的一部分电影。事实上,我们这里所论的想象力问题,绝不仅仅限于科幻电影。不用说,科幻电影需要想象力,表现梦境、幻觉、潜意识,乃至表现现实生活本身都需要想象力。上述电影在故事情节、剧作结构等方面的想象力就相当突出(如《十二宫杀手》就是一部写实形态的“高智商电影”,直到影片结束,读者也与片中的记者兼业余侦探一样没有“找出”那个“高智商杀手”)。

毫无疑问,这些电影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以丰富的,渊源有自的大量美国类型电影为依托。有的想象力充沛,被称为“高智商电影”的电影有一定的科幻味道但又不是科幻类型电影所能概括。正如维基百科对科幻电影给出的解释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幻想类电影,也分为动作、喜剧、恐怖、灾难等多种类型。它们都有着其他类型电影为依托,是一种类型杂糅的超级类型电影。比如《2012》背后是灾难片;《阿凡达》背后有西部片、爱情片的影子,《盗梦空间》、《黑天鹅》背后是心理片或惊悚片。

美国电影中还有一类冠以“游戏”(不一定是英文原文中有game字眼,有时是翻译的结果,但可以说翻译得极佳)的电影。想象力奇特,假定性明显,情节子虚乌有(不一定是科幻),彻彻底底回归了游戏本身——甚至情节本身就是一场匪夷所思的游戏。

《致命游戏》(1997)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演的主人公,父亲自杀身亡留给他的阴影而郁郁寡欢。弟弟为“拯救”他而设计让他不知不觉参与到一项被称做CRS的游戏中。他被卷入一场场恐怖惊险的事件历尽被戏弄、被欺骗、被追杀被抛弃荒漠的极限体验。他气极败坏,奋起反抗却误杀弟弟。跳楼自杀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弟弟为了治愈他的心理病而设计的游戏。有惊无险,皆大欢喜。

《杀人游戏》竟然以活人(犯了死罪的囚犯)像电子游戏那样,进行真刀真枪的游戏闯关晋级。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你在游戏机面前操纵这些真人进行互相开枪射击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