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2014韩寒《后会无期》

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2014韩寒《后会无期》

2015-11-27 20:14:02热度:作者:来源:

话题:韩寒后会无期 名言警句 冷笑话 黑色幽默 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2014韩寒《后会无期》 

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2014韩寒《后会无期》

我虽然不是韩寒的脑残粉,但好歹还算是一个普通的正常粉,这几年韩寒的作品动态包括博客都多多少少有涉猎,听说韩寒拍电影,我几乎从第一时间就关注了起来。第一遍看完《后会无期》,我是失望的,失望到愤怒,我不明白那么多的好评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失望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我作为一个长久以来阅读韩寒作品的粉丝的主观原因——期望太高和对韩寒作品了解较多。期望高失望大这一点我就不说什么了。在对作品的了解这一点上,韩寒的电影拍得就像是他自己写过的作品一样,人物的对白就像他作品里的对白,人物的命运和电影的情节就像是他的小说一样。

这种韩寒式的黑色幽默以及现实和理想的对比或者现实和道德的对比夹杂配合构成了无奈甚至无力,营造出韩寒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简直和他的文字作品中的风格如出一辙,甚至连里面的诸多情节都取自自己的小说或者杂文:背井离乡的情节、带着怀孕小姐上车的情节、车丢了的情节、甚至温水煮青蛙这件事,通通都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虽然韩寒把这些源自自己作品中的素材再加工了一遍,可是还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我觉着这么多年过去了,韩寒小野都有了,却还在讲已经讲了很多遍的故事,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失望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和更多的人有一点共鸣。韩寒把自己的“个人风格”,或者说文风,过多地加入到了电影里,网友们说这个电影就像word,我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故事的主要情节全都是靠独白(胡生)或者人物之间温开水一般的对话表达给观众的。

韩寒的文字功底很好,他明白文字所能承载的意义,也知道如何去用文字烘托氛围和感受。可是在我的世界观里,小说文字和电影是两种东西,小说完全靠文字这种平面的方式构筑想象空间,但电影不是,《平凡之路》如果拿掉了30%的对白,它就已经什么都不是了,所有韩寒引以为傲的、他的韩寒式的讽刺和幽默,他的世界观,他对平凡和不平凡的路的思考,都是靠对话(文字)表达的。

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每一个故事都比前一个更有推动性,对主人公的影响也更大。但陈乔恩和王珞丹好歹还有一点情节可言,陈乔恩的部分拍了一段她的生活,王珞丹有追人以及一段发展式的结局,但到袁泉基本上就没什么情节了,两个人打着台球就把故事“说”完了,故事确实很好,可能观众也接受,但到钟汉良的时候,讲到钟汉良的生活,就完全是他一个人在说啊说啊说啊,虽然说的时候配合演技很优秀,但我还是难免感觉到空洞。导演说了,他没有采用其他电影中一些感情的表达方法,他的人物都很“爱就是克制”地点到为止,然而这么做,越发使故事显得平淡甚至无趣。

情节中配的音乐也是,有的地方配得非常好,可有的地方却只有对白,干巴巴的“爱是克制”的语气,又没有音乐或者其他背景情节来配合,就好像两个人不咸不淡的、有的没有的地聊天一样,韩寒特色的那些冷笑话,干巴巴地说出来其实也没那么好笑,对于读过他作品的我来说,这些在整个电影里就像废话一样,极少地推动情节,又没有太多的意义,人物还没完没了地说一些“名言警句”,就好像耍嘴皮子占小便宜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一样,浪费了太多时间和胶卷。那些有的没的的闲聊,你可以说生活是这样的,生活确实是这样的,文学作品字数多,多点描述哪怕是日常聊天也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我觉得电影不是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说到底,韩寒把这部电影拍成了他自己的作品,他自己的文字,甚至拍成了他自己。有人说这也算是韩寒成功的地方,真的吗?我还是觉得电影是另一回事。

因为钟汉良的“夸夸其谈”,两个人轻信了钟汉良导致他们的交通工具被偷走了,因为这件事,两个人的性格冲突升级,最终引发矛盾,他们各自刷新了自己的三观,之后分道扬镳。影片最后二十分钟,从车丢了开始,应该是表达两个人分歧(对现实、改变、希望、理想之类的)并分手的过程,可是韩寒用了“青蛙试验”这件事,莫名其妙出现的房子,残破不堪居然还有新鲜水果,接下来让阿拉斯加选择主人,同样的莫名其妙,然后就是later结局了。

我的心情就像是这首歌一样,莫名其妙的结局——“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二刷之后,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着眼于细节,必须承认,韩寒是用了心的,用心的人,总是值得敬佩的吧。

配乐上:

开始的时候阐述背景,放了《东极岛之歌》,配着一座山寨自由女神像,真的棒极了。《东极岛之歌》从作曲上讲其实很雄浑,有点国歌的意思了,再加上山寨女神像,好像说东极岛就像一个自由可爱的国度,岛上的人们善良聪明,自然环境优美,简直是人间仙境一般,东极岛的人们永远属于东极岛。但擅用对比的韩寒却把这一切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雄浑的《东极岛之歌》却有着“死是你的小精灵”这样不严肃、不和谐的歌词,这歌感觉上又不是那么庄严正式了,女神是山寨的,再加上镜头很快就切进了废旧的房屋,残破的教室,这样的对比,产生了一种悲歌一般的正面效果,真实的“自由之国(家乡)”是残破的,所以居民纷纷离开了;

三个人把房子不小心炸掉了,后路都没了,被迫背井离乡的时候配得邓紫棋的主题曲《后会无期》非常好,歌好听,又烘托出了气氛,又预示着这是一场告别的旅程,跟伙伴们告别,跟自己告别,跟过去的人生告别,配上三个演员一个个落寞的表情,这个地方非常棒;

王珞丹的手机铃声配乐Che sera,“当我还是个小女孩儿”,陈柏霖刚开始读诗的时候,就有一种浪漫的诗歌的情怀,一方面映衬王珞丹“从小都是优”现在却在做这种事,小时候期待的未来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歌词就描述了王珞丹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映衬出陈柏霖这个教书人的形象,或者说有一点点文艺分子的形象:不谙世事的,善良的,执拗的,不合实际的。但歌词中“顺其自然吧”也符合他的脾气,他不愿多作抗争,喜欢恬淡度日,对“混得好”这种事没什么热衷。

袁泉结束的那一段,放了《西游记》中女儿国的音乐,开始我并不理解,后来看了韩寒的访谈,知道了大概意思:因为冯绍峰和袁泉的感情是很禁断的,冯绍峰后来知道了真相只好默默离开,而袁泉因为从小就知道所以也不可能对他产生爱情,自然也从来没有说过冯绍峰说过的那些“尺度很大”的话,但是,袁泉是真的不爱冯吗?她最后一板一眼地说了“爱是克制”,也许她只不过是克制罢了。就像西游记中唐僧说的“来生”,也许唐僧也不是没动感情。有这么一个西游记的背景,我觉得这个地方用这段音乐就很好了,更何况西游师徒四人历尽艰辛,而他们两个也是去西边(具体路线不同,唐僧的西是印度),也有些悲惨地彻底被改变,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西游记,还有一些呼应的意思;

后来他们唱了一首跑调的歌,那首歌刚好叫作《旅行》;

结尾的《平凡之路》,也算是对人物命运的总结,陈乔恩走了红毯,陈柏霖成了作家,王珞丹和陈柏霖在一起了,全部归于平凡,滚滚红尘中的平凡之路,而看电影的你我他,我们也终将归于平凡。

其它的小情节:

1)胡生这个角色(刚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胡歌!!),主要就是讲了讲背景和目的:岛太小了要拆了,我们要走了,去哪呢?我们去送江河老师(陈柏霖)。我们怎么去呢?开车去。我们除了送江河老师还要干嘛呢?见周沫姐(陈乔恩)和刘莺莺(袁泉)。基本上完成任务后他就消失了(走丢了),但他身上有个有意思的点。开篇自我介绍的时候他说“大家都觉得我是傻子,只有他们俩(冯绍峰、陈柏霖)不,结果冯绍峰和陈柏霖在寻人启事广播里说胡生是个“智障”,原来其实他们两个也认为胡生是傻子。

2)岛上的山寨女神原来萧条的时候屹立着,后来发达了,还在屹立着,岛上的居民,尤其是两个主人公,却都各自不知道去了哪里(陈柏霖后来回来了),好像伤感着,却又讽刺着。

3)贾樟柯谴责年轻人在加油站抽烟还随地乱扔但自己也做了同样的事。下车的时候衣服夹在车门里,他费了很大劲才拽出来,但上车的时候,他的衣角还是夹在了门外。

贾樟柯在电影里说了唯一一句真理“汽油车不能加柴油”。这部电影的每个人都爱讲道理,讲人生警句,但只有贾樟柯这句话才是真的真理。

4)王珞丹说了不见,但最终却还是和陈柏霖在一起了,他们两个,是整部电影里唯一没有后会无期的人。也是导演对陈柏霖的坚持的一种赞同态度吧。

5)冯绍峰是一个曾经在大陆混过,做过各种职业的人,他有社会经验,带着用积蓄买的车和远大理想(振兴东极岛的旅游业)回到家乡。然而回来之后发现路还没车宽,只好把车一直放在角落封存,同样被封存的还有振兴旅游业的理想。有意思的是,家乡也呆不下去了,所有的人都走了,岛也要迁了,而他走之前还把自己的“退路”——老家的房子——连同别人家的房子,烧了(炸了)。所以说他走得其实很凄惨。

房子被烧(炸)得这么彻底这件事,他是因为忘记了煤气罐,而他爸爸则是喝醉了之后被烟烧死了,也是连带着房子。

冯绍峰一直喜欢自己的笔友袁泉,但在大陆混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去找她,因为他觉得自己混得不好没脸。好不容易终于鼓起勇气了(年纪也不小了),袁泉却告诉他,他俩其实应该是兄妹或者姐弟。他一直引以为傲的为理想出海丧生的父亲,原来是抛弃了他来到了她身边。两个人的关系变复杂,感情也复杂了,最后只有“爱是克制”了。

他一直说自己混过社会,到处都是朋友。有趣的是,自己遇到这么多事,却没在路上出现一个朋友,而实际上,他也没有去找过任何一个朋友。而且,他刚刚把钟汉良当作了朋友,就被钟汉良骗走了车。由此可见他交的那些“朋友”……而且,他在路上并没有去找那些“朋友”,他完全知道那些都是什么样的人。

6)钟汉良说自己是个写游记的,但连“步行”都听不懂。

7)钟汉良这件事结束后,两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改变。冯绍峰是一个接受过社会摧残的人,但他还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经过这件事后,他变得悲观,变成了完全的现实主义者。陈柏霖本来是个恬淡的、无欲无求无所谓的人,但之后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他想去看看世界。后来当了作家,其实也是归于平凡了。

韩寒显然更看好陈柏霖一点,立足现实,但还不能太现实,这么多年就好像他自己一样。

故事中所有的人,丢了的,当替身演员的,当骗子的,骑行中国却骗了别人的车的,甚至两个主人公自己,离开了,就都是永别。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一起经历了这些之后,也都分开了,就像我们一样,和每个朋友共享一段人生,然后潇洒地、或者不情愿地,继续走下去。

就像结尾的时候冯绍峰说的:

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你不知道多看的这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多说的这一句话,可能就是最后一句话。

有趣的是,冯绍峰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针对袁泉的,那个时候他心里想的是此生可能和袁泉没有希望了。而陈柏霖听到这句话想着的一定是王珞丹,王珞丹临走时也表达过不会再见了的意思。

但,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最后,所有的人都是后会无期。

这,就是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