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隐喻性情节解读

《闻香识女人》隐喻性情节解读

2016-02-20 12:12:54热度:作者:来源:

话题:闻香识女人剧情 人生哲理 《闻香识女人》隐喻性情节解读 

[摘 要] 《闻香识女人》通过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一起失败的自杀、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完整地勾勒出生命从毁灭到重生的全部过程,喻示着人生起伏的哲理,即万事开头难(邂逅)—人生高峰(探戈、飙车)—遭逢困境(自杀)—峰回路转(演讲)—新的循环再次开始这一过程。这一隐喻不仅体现在组成该片的整体情节中,也分别体现在探戈和飙车事件中,说明隐喻无处不在,是一种认知现象。

[关键词] 《闻香识女人》;剧情情节;隐喻
影片《闻香识女人》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于1992年出品,上映后即获多种奖项。以往对该片的研究多侧重于从剧情情节分析主人公范克中校的内心世界或性格,(陈志菲,2003;李朝阳,2012)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该片进行隐喻性解读的文章并不多见。隐喻或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有关概念隐喻的研究始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1980)一书的出版。Lakoff和Johnson(1980:3-4)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将隐喻提升到了思维的高度,认为人们的日常概念体系本质上就是隐喻的,因此,隐喻无处不在,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尝试对《闻香识女人》剧情情节的隐喻性作一分析,从而说明隐喻无处不在之说在电影文本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一、剧情简介
范克中校曾是詹森的幕僚,虽有多次晋升将军的机会,但因种种原因均与之失之交臂。一次,他在培训士官时因酒醉误拉手榴弹引线以致双目失明,不得不退役赋闲在家,依靠伤残退休金度日。双目失明的中校既不能见容于家人,又因过往经历使其对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了解过多,因此心灰意冷,决定自杀离开这个“黑暗”的世界。在此之前,他决定重温一遍过去拥有的奢华生活,住豪华宾馆、享受美食、与美人共舞、开法拉利跑车。因此,他未同侄女罗丝一家去度假,却在受雇于其侄女而来照顾他以便赚钱买机票回家过圣诞节的高中生查理的陪同下一起赴纽约看花花世界。在纽约,范克中校如愿以偿地住上了豪华宾馆,享受着人间美食,也赢得了与美人共舞以及开法拉利飙车的机会。心愿完成后,他准备饮弹自尽,结束自己黑暗的人生,但却被善良而细心的查理及时发现并阻止。查理虽受雇于范克中校的侄女照看他,自己却也有满腔烦恼,满腹心事。他与乔治是博德学校三名学生捉弄校长垂斯克的目击者。离开前,垂斯克校长曾与他交谈,并给了他两条路,要么供出恶作剧者去哈佛上学,要么被开除。查理向往去名校求学的机会但并不愿意以出卖同学为前提,因此拒绝了校长,面临被开除的厄运。返校后,在纽约之行中已与查理培养出亦父亦友感情的范克中校突然出现在师生纪律委员大会上,并成功为之辩护,使查理免予被开除。
二、剧情情节的隐喻性
这部影片用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一起失败的自杀、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为我们完整地勾勒出生命从毁灭到重生的全部过程,喻示着人生起伏的哲理,即万事开头难(邂逅)—人生高峰(探戈、飙车)—遭逢困境(自杀)—峰回路转(演讲)—新的循环再次开始这一过程。这一隐喻不仅体现在组成该片的整体情节中,也分别体现在探戈和飙车事件中。下面我们先从该片整体情节看这种隐喻性,接着再分别从探戈和飙车事件看这种隐喻性。
(一)整体情节的隐喻性
范克与查理的第一次相遇给观众留下了很多悬念。首次亮相,范克狂妄自负而又暴戾的性格便在银屏上展露无遗。他气势凌人地对查理进行“审问”,致使腼腆的查理落荒而逃,后来在其侄女罗丝的一再请求下才又勉为其难地同意照顾范克。这一幕不但激起了人们对范克中校的排斥和厌恶,也极大地激起了人们对查理这个品学兼优学生的同情和担忧。不由自主地猜测性格如此不同的两人相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渐渐对范克和查理的遭遇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一个性格暴戾、老于世故,一个谦厚温和、涉世未深,[Www.niuBb.NeT)但这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人却有着本质上极为相似的遭遇。具体而言,范克因为一起意外的事故导致双目失明,只能依靠伤残退休金度日,因此赋闲在家,百无聊赖。另外,也由于其原来所处的环境使其对整个社会丧失了信心,因此心存死念。而查理则由于目睹同学对校长的恶作剧,也面临两难的抉择。校长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如果他说出肇事学生的姓名,学校就保举他上哈佛,否则就开除他。查理虽有去名校求学的愿望,但却不愿出卖同学来换取,因此拒绝了校长,从而也就面临着被开除的命运。带着如此之大的问题和压力,查理来做兼职照顾范克,希望能赚到回家过圣诞节的路费,试问谁会不为这个孩子感到忧心?看到他面对的范克是如此暴戾,谁又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呢?这次邂逅让人们明白了人与人的相处之难,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互相还不太了解的时候就更难了,真所谓万事开头难。随着情节的展开以及观众对二人遭遇逐渐深入的了解,观众也开始为这二人的命运和前途担心。范克和查理各自的命运和前途会是怎样的呢?其后的探戈和飙车以隐喻的手法给观众提示,喻示每个人都有处于人生高峰的时候。自杀事件使观众对二人了解得更深,自杀事件本身又喻示着每个人都会遇到打击或挫折,有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这时候有些人或许会选择以毁灭自己来结束一切苦难。最后,该片用一场精彩的演讲给大众解惑,喻示事无定数,一次小小的事件或许就会给人们带来转机,因为范克正是用他的演讲才能挽救了查理的前程,也正是在这场演讲中,范克的雄辩才能和一身正气吸引了一位美丽的女教师,这使范克在自杀计划被查理打破后真正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范克的两大爱好是女人和法拉利,侄女罗丝一家出游后,他便在查理的陪同下出发去纽约以完成与美人共舞、开法拉利跑车飙车等愿望。在飞机上,范克第一次展示了他闻香识女人的才能,仅凭嗅觉,他就能准确判断出空姐所用的香水品牌,听其发音,中校即可判断出她的出生地并与之交谈,这使查理感到非常震惊。同样,这也是观众们的反应。相信由此刻起,无论是查理还是观众,对范克的看法都有了一定的改观。无论对什么事,能精通到如此地步的人必不平凡,也一定有其可取之处。到达纽约后,范克顺利完成了与美人共舞及飙车(法拉利)的愿望。与美人跳舞时,范克舞技高超,举止优雅,使人很难将之与在那黑暗的小屋中首次亮相的暴戾盲者联系在一起。在狭窄的街道飙车时虽被警察拦截,但警察竟未发现他是一个盲人,此刻,我们也会同样震撼于其车技及演技,这一切都使我们对范克的多才多艺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由一开始对他的排斥变为了现在的由衷钦佩和满怀同情。这两件事充分说明了凡人皆有得意日的道理。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愿望实现,目标达成后的空虚也会让人不寒而栗。平常人、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如此一位曾经叱咤风云而又多才多艺现在却成为盲者的中校。这种悲戚的感觉只能是无限扩大化,加之其此行纽约的目的本就是再享受一次以往的奢华生活然后自杀,因此中校在心愿已了之后的一瞬间,精神也崩溃了。他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留恋,于是将查理支去远处买药和烟,准备开始实施自己的自杀计划。然而,细心的查理意识到了危险,他迅速返回并成功阻止了中校的行动。这件事的隐喻性表现在每个人都会遇到打击或挫折,都会有空虚和绝望的那一刻,或许会想到以毁灭自己结束一切这一点上。   人生对谁来说都不容易,可是人生也充满了变数,一次小小的事件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或一生,电影中范克中校那场酣畅淋漓的演讲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结束了纽约之旅后查理也将面对学校的审判,他是孤独的。但就在这时,与他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忘年之交的范克中校来了,不仅坐在他的身边,而且还替他辩护,呼吁校纪律委员会慎重考虑对查理的处理,因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前途……有一天,这会使你们自豪。”受其感召,全体学生起立为之鼓掌,校纪律委员会也宣判查理无罪。毋庸置疑,这是一次精神大洗涤,此后,相信该校的作风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学校的各个部门也不会永远作为校长的棋子或傀儡存在。对查理而言,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转机,他免除了被开除的厄运,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将来。对范克中校而言又何尝不是呢?他的演讲震撼了全场师生,包括美丽的女教师克莉丝汀·唐伊。随后,他又以自己闻香识女人的绝技使这名女教师为之更加倾倒,从二人的对话以及这位女教师看他的表情,我们不难猜出结局,中校一定可以满足他每日醒来都有一个美人陪伴的梦想。他的人生必将继续,无论是好是坏,至少他会抛弃自杀的消极念头。自此,影片之初留给大家的悬念都已解决。年龄、性格、经历差别极大的范克和查理成了莫逆之交,而且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互相拯救了对方的前途和生命。同样,影片情节喻示的人生哲理也有了完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