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_唯美伤感的句子_优美诗句摘抄大全_好词好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词好句 > 读书笔记 >

莫言《会唱歌的墙》好词好句摘抄及读后感

时间:2016-06-18 09:11来源:好词好句网 编辑:好词好句点击:
莫言《会唱歌的墙》好词好句摘抄及读后感
 
《会唱歌的墙》好词:
 
万籁俱寂 颤颤悠悠 清脆悦耳 涌泉相报 哼哼唧唧 如数家珍
倒背如流 感慨万端 闪闪发光 丑陋无比 历历在目 端端正正
干干净净 吃苦耐劳 心灵手巧 力大无比 死心塌地 顽固不化
软硬兼施 大逆不道 欺软怕硬 千头万绪 毫不掩饰 满腹冤枉
 
《会唱歌的墙》好句:
 
月亮明晃晃地高挂在天中,池塘中水平如镜,万籁俱寂,远处传来野鸭的叫声,仿佛梦呓。
 
那个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穿着一身蓝衣裳,下巴青白,眼睛乌黑,面孔严肃,抽着烟卷,站在机器旁,冷漠地等待着。
 
他是村子里有名的庄稼汉,心灵手巧,力大无比,如果死心塌地地到社里去干活,必然会得到嘉奖,但他发誓不到社里去干活,干部上门来动员,软硬兼施,他软硬不吃,有点顽固不化的意思。
 
奶奶不如爷爷耿直,但心眼也不坏。她对乡邻很好,就是对我母亲不好,对我当然也不好。奶奶有点欺软怕硬,我婶婶干活比较滑头,对她一点也不尊敬,她小心俯就;我母亲勤劳能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承包皮皮了几乎全部的家务活儿,却得不到她一个好脸色。
 
现在我到厨房里看妻子收拾鱼,其实是借这个类似的场景回忆童年,回忆母亲的回忆,这就如同打通了一条时间的隧道,我一下子就回到了母亲的童年时代甚至更早,那时候,高密东北乡的鱼市上,一片银光闪烁,那是新鲜的海鱼在闪光。
 
朋友把我请去吃饭,吃了一盘胡萝卜丝,吃了一盘粉丝,还吃了一盘像橡皮一样难以嚼烂的肉。吃完了,我心感动,心中暗想,吃人一碗,要报一盆,点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
 
沿着奇树镶边的黄沙大道东行三里路,便出了村。向东南方向似乎是无限地延伸着的原野扑面而来。景观的突变使人往往精神一振。黄沙的大道已留在身后,脚下的道路变成了黑色的土路,狭窄,弯曲,爬向东南,望不到尽头。人至此总是禁不住回头。回头时你看到村中央的完全中国化的天主教堂上那高高的十字架上蹲着的乌鸦变成了一个小黑点,融在夕阳的余晖里或是清晨的乳白色炊烟里。也许你回头时正巧是钟声苍凉,从钟楼上溢出,感动着你的心。黄沙大道上树影婆娑,如果是秋天,也许能见到落叶的奇观:没有一丝风,无数金黄的叶片纷纷落地,叶片相撞,索索有声,在街上穿行的鸡犬,仿佛怕被打破头颅般仓皇。 
 
如果是夏天站在这儿,无法不沿着黑土的弯路向东南行走。黑土在夏天总是粘滞的,你脱了鞋赤脚前行感觉会很美妙。踩着颤颤悠悠的路面,脚下的纹会清晰地印在路面上。但你不必担心陷下去。如果挖一块这样的黑泥,用力一擤,你便明白,这泥土是何等的珍贵。我每次捏这泥土,就如同捏着商店里以很高的价钱出售的那种供儿童捏小鸡小狗的橡皮泥。它仿佛是用豆油调和揉了九十九遍的面。祖先们早就利用了这黑泥,用木榔头敲打几十遍,用它烧制陶器,用它烧制砖瓦,都在出窑时呈现釉一样的光亮,敲之如磬,清脆悦耳。
 
《会唱歌的墙》读后感:
 
    故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像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不管走多远,都是心中永远的牵挂。《会唱歌的墙》充满着莫言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情的归依,对童年欢乐的回味。
 
    莫言生活在故乡高密多年,童年生活的这片热土,成为他的情感和写作之源,他的创作,回到故乡就如鱼得水,离开故乡就寸步难行。“如果挖一块这样的黑泥,用力一攥,你就会明白了这泥土是多么的珍贵。”故乡的泥土是珍贵的,哪怕它再普通、再古老、再充满苦难,也是我们的乡土,我们心灵的港湾。
 
    在农村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上帝对莫言的恩赐。童年的故乡生活,是他反复书写的对象,这是他散文的根须,即使是那些书写现实的作品,也会很快与童年和故乡联系起来。他不只一次地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尽管他离开了高密,他却用这本书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叙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    
 
    是故乡的土地让莫言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他对土地既恨又爱,恨它消耗尽了善良的生命,爱它给予了生命的必需品。他的一生是和故土联在一起的,正如故土养育了他的生命,他最终也将把生命返归给脚下的那片土地一样。
 
    莫言说过,“我与农村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哪个人不是呢?我们是鱼、是禾苗,故乡就是水、是土地。《从照相说起》《我的中学时代》《童年读书》《我和羊》《过去的年》《会唱歌的墙》《写给父亲的信》《厨房里的看客》等散文构成了莫言从童年时代到青年时代的成长足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灏在千年前发出的那一声感叹,被数十年来远走故土的人们反复咀嚼着,越咂越有味。莫言是一个离开故土的人,一生都有与故土解不开的情结。莫言的散文表达了对故乡的真切情感。莫言的童年是在贫困和饥饿中度过的,充满着令人心酸的苦难、悲惨。这些苦难作为一种人生体验,构成了莫言笔下无所不在的童年故乡生活背景,并经常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他的作品之中。如:他作为中农的孩子被歧视,因为中农的家庭出身而无法上中学;因为偷了一个生产队的萝卜而在大会上作深刻检讨,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在困难时期,他吃野菜、啃树皮,抓蚂蚱吃,抓鱼吃……但是,莫言却并不喜欢完全倾诉苦难、不幸和辛酸。他知道,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当他离开故乡的时候,时间的推移洗刷了往昔的记忆,对都市生活方式的隔阂、反感,也会促使他回味乡村的童年生活,并注入了甜蜜的怀念、流连,这是一个游子挥之不去的脉脉温情。
本文由 好词好句网 (http://www.hchj5.com/) 收集整理 
------分隔线----------------------------
没安装畅言模块